whyseeimage / 拾辉社

微博/公众号:@whyseeimage
分身:@whyseeeeeeimage

whyseeimage.com
如果语言无法达意,也许图像可以。

一年中的时时刻刻

一不小心又走到了年尾,虽然说用相机拍照也有一阵子了,不过认认真真开始在各个类型上做尝试也就是今年的事。对于以前拍过的景开始尝试不同角度来体现新的场景。这一路上也碰到很多给予我帮助的摄友,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摄影,新鲜的处理方法,都是值得我借鉴与参考的灵感来源。到了年尾一直往前翻到最开始在Lofter上上传的照片,感觉还真是简单的不行啊。故事性一直是我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摄影在我看来是一件尝试停止时间的事。主观性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因素。摄影并没有完全的客观,同样的场景在不同的摄影师眼里都会有不同的特质而被决定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中拍照人采取什么角度与处理方法到最后来展现摄影作品成了是摄影师互不相同的要点。在这个过程中,拍照人如何选取自我的风格、在不同选项中做选择来维持图像的风格持续性与故事可读性,以此来尝试传达特定的图像信息中至关重要。所以这一年以来我也在尝试不同风格的照片处理方式,在这个选取的过程中也是相当有意思的。图像的二维特性如何来体现三维场景的二次或多次重现也是我尝试并且一直在思考的点。之后还是与大家共勉,互相进步。话不多说,放图了。

今年暑假在深圳待了两个多月。去之前在instagram和lofter上也看到很多在深圳拍的照片,场景化处理与角度的选取让人拍手叫绝。所以在去之前就对深圳期待很大。去深圳实习之后就靠着下午晚上还有周末的时间尽量到处走,也发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地方。众多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里去了几次的也不在少数。有人说深圳没有文化,有人说深圳是设计之都,孰对孰错我觉得还是得亲身在深圳待过一段时间才能知道。至少在我看来连着一段时间每次都能找到新鲜的点。在深圳待的时候开始尝试用手机拍照,构图取景相比单反来说也是能触类旁通,在如今出门带手机就能拍拍拍的时候相比单反的确有其便捷性的特色。所以我觉得手机摄影更多的就是从其便捷快速以及易处理的特点上着手。构图色调等等都是为了场景化的构建服务。这些照片里还有第二次去芝加哥玩拍过的一些照片。基本上按照时间排序。


我爱夏天!(才怪,热得要死)》》》

这一张在南山区文体中心。南山区我觉得是深圳最值得逛的区域了。离开挤满人的欢乐谷,还有很多可以去的地方。那天买了文体中心的话剧票,开场前在文体中心里四处走走。转身就看到下沉区的游泳池里小孩在尽情的享受夏天。到冬天来回看夏天的照片,还真是另有一番清凉的感觉。


包场图书馆简直不能更爽》》》

这一张是在澳门大学新校区的图书馆里拍的。当时去澳门玩,和朋友去澳门大学里转。新校区建的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图书馆在空间排布上也是很有意思。站在最高层向中间的自习区看就像不同的几何形状按照一定的逻辑排布,就像是搭积木一般。


蜂巢与三角》》》

暑假那段时间华美术馆在安排柯布的作品展,除了这个,美术馆本身也是我去深圳前就打算拜访的点。美术馆外表皮用蜂窝形状构建,与本身的方块几何体相辅相成。馆前的水池也是非常好的取景利器。


夜幕低垂》》》

这一张是深圳大学的建规院的楼。圆形的外形设计因为没有机会能进去体会所以不知道内部的空间使用感受。不过几何形状的使用也令我很感兴趣。旁边是另外一栋上层教室抬高的空间,下部做小广场使用,也是一栋很有意思的楼。这一张照片当时被@别人的手机转,也是很兴奋的。


连连看》》》

这一张是深圳大学的图书馆旧馆。本来我是打算去看的新馆,结果因为暑假新馆内部装修就误打误撞来看了北边一点的老馆。当时和朋友去玩,得刷卡金。本来不是深大的学生,前台保安说不让进,然后我们就趁着保安不注意从出口的门大摇大摆的走进来了。现在想来,这决定是正确的,因为这栋楼是真的很好看。内部空间也是一个大的内庭空间。楼梯向内部伸展,圆形的休息平台与直线型的长条楼梯搭配相当有意思。而这张照片里的几个同学在我等待的几分钟里真的巧合的走到了一条线上。


经意与不经意的陪伴,都是日后美妙的谈资。》》》

这张同样是在深大的图书馆旧馆。同样的场景,假如在同一平面的话可能很难拍出不一样的感觉,当走到了二层向下看时,同平台的空间大小限制就被消解了。三维的空间有了二维平面的图像特性。而且一起实习的两位同学感觉还是很有故事啊。


你好哇》》》

这一张在北京的民生当代美术馆。坐落在798艺术区北边一点。和798里的扎堆相比这里的空间显得相当空旷。内部的展倒是没有特别多的看点,剩下的空间与线条就成了主体了。在二楼看一楼的大厅,刚好有看起来和前台认识的同样观展的游客,所以有了这张照片。


转啊转啊转》》》

在instagram上刷到的旋梯看起来都很有意思,所以一直想找机会拍旋梯。那天在学校里瞎逛,突然发现了这个。平常在这栋楼里走动都不会意识到这个楼梯会这么好看。所以那次从楼梯下走过就特意拍下来了。


她》》》

这张是在芝加哥的Aqua Tower旁的一个楼梯走道,螺旋下降以及混凝土材料这两点就已经很有意思了。十月和同年级的同学一起去芝加哥待了一周,走走停停也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点。这张是稍微待了几分钟刚好碰到中午回写字楼的上班族。


看》》》

这张是在感恩节第二次去芝加哥玩的时候拍的旋梯。在instagram上被这张芝加哥的楼梯刷屏了好多次,一直在找到底是在哪的。所以在发过这张图的一些评论里看是不是有人也问过在哪拍的。果然在其中一个评论里就看到是在芝加哥的维珍酒店里。因为不是酒店住户只能一层一层的爬到顶层。当时和朋友爬得满身是汗,不过能拍到这张照片爬多少层也值得了。

对于建筑系学生来说,说得简单一点,游玩最重要的点除了吃吃吃就是看房子了。所以今年春假和朋友去纽约玩时就是在谷歌地图上做了标记,每天在曼哈顿的一个区域扫荡压马路。三月的时候纽约还是很冷的,不过看房子的热情抵消了赖床的懒惰,每天都能看几个地方。之后还做了一个纽约建筑速写的系列。估计再过一点时间等芝加哥的照片全部整理好也会出一个系列。两个地方的建筑都有独自的特色。看完纽约去到芝加哥在一些地方是会看到很多相似点,芝加哥也被称作The Second City,意为纽约之后的第二座现代城市。建筑也是芝加哥引以为豪的一个部分。几代建筑师对于芝加哥城市风貌的塑造都掺和了一手。


纽约建筑速写》》》


纽约建筑速写-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纽约的MoMA里除了展出品更多的就是展品与观展人的关系了。简单色调的墙体用以突出展出品,观展的游客也像是整个观展体验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这张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纽约之行中的一张。


这对爸妈把小姑娘扔下自己玩起了自拍,那我来帮你拍吧。》》》

这张是当时在路上赶路在往下一个点赶,路上有一家子人看起来在拍照,当时也没想就随手按了一张。回头再看时才发现原来是父母在自拍,放着小姑娘在干等着。


纽约建筑速写-911纪念碑及博物馆》》》

这张是在911纪念馆里。整个纪念馆的气氛体验是很低沉以及凝重的。纪念馆被做以下沉处理。从入口进来就是向下走的流线安排,像是通过安排让旅客体验地平线下的空间感,黑暗,低沉,暖光的使用稍微缓和空间色调感。


🚄》》》

这一张是在芝加哥的Wabash/Adam车站的天桥上。去之前也是看到很多在这个角度取景的照片,所以一直在留意到底是在哪的Loop车站上,在有一次压马路的时候就发现了。


夜云门》》》

云门。可以说是芝加哥游客最多的旅游景点之一了。什么时候去都是游客络绎不绝。当时正值芝加哥在办建筑双年展,这也是芝加哥历史上第一次办这样的展览,千禧年广场旁的文化宫是展览的主场地。整个芝加哥地区也散布了展品。在图中的左右下角就是给展览做介绍的悬挂牌。

 

Up》》》

芝加哥独具特色的公寓楼MarinaCity,两栋楼的玉米造型在整个街区中都是很吸引眼球的。公寓楼下面几层做停车场使用,上面的楼层用作公寓。从平面图上看也是很有意思的空间形状。有天晚上和朋友还打算爬到上面去拍夜景,不过在两栋楼尝试的时候都被喊住了,可惜。


夜幕降临》》》

芝加哥的北大道沙滩湖岸边。当时拍的时候被冷风吹得手指动弹不得。

 

下雨天找水洼就对了》》》

芝加哥的南Wabash大道上一路走都能看到Trump酒店的身影。Loop从南Wabash大道上穿过,整条Loop线也是很多芝加哥城市摄影的主要取景点之一。在旁边的青年旅馆里住过一段时间就能听到列车经过的声响,也是很有特色。当时恰逢下雨天,不来张倒影怎么能行。


芝加哥日与夜》》》

芝加哥Loop区域里梅西百货在去之前就做好标记的点。特色之一就是几个分散的内庭空间,从一层向屋顶看,楼层重叠,线条非常美。这张是站到其中一个服装店的成品展示区里才能拍到的对称场景。


芝加哥郊区不得不看的现代建筑之一就是密斯的Farnsworth House。整个房子在现代建筑史上也是非常出名,背后的八卦故事也是很有意思。抬高的台阶,极简化处理的地板与天花板,结构的轻盈化排布在密斯主管的IIT建筑系几栋楼和市区的几栋商业楼里也能窥探到一二。 

 
 
 

未完待续...

评论 ( 4 )
热度 ( 29 )
TOP